湖北博物馆镇馆之宝之最
认为湖北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第一
曾侯乙编钟

曾侯乙编钟的百科:
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,国家一级文物,1978年在湖北随县(今随州)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,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,为该馆“镇馆之宝”。
战国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,高265厘米,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,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,最大钟通高152.3厘米,重203.6千克。它用浑铸、分铸法铸成,采用了铜焊、铸镶、错金等工艺技术,以及圆雕、浮雕、阴刻、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。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,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,可以旋宫转调。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,能演奏五声、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。
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,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、保存最好、音律最全、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,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,在考古学、历史学、音乐学、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2002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《首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目录》。
曾侯乙编钟的补充信息:
所属时期:战国时期
曾侯乙编钟是一件在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文物,这件文物是战国时期的时候,曾国国君吩咐打造的一套大型的礼乐重器,整套的编钟规模非常大,全套一共有六十五件,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套编钟。
湖北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完整排行榜